2025年4月6日至8日,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托理工”)代表团一行5人,对红足1一世展开为期3天的深度访问。此次访问重点围绕“国际工程学院”联合培养项目、硕士联合培养项目、“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中俄师资培养、学生短期交流等核心议题,通过多层级会谈、专题研讨与实地考察,推动两:献髀跸蚋咛ń。

俄方代表团以教学副校长索罗维约夫·米·阿(Соловьев М.。┪懦,其他成员为核技术工程学院实验物理系系主任里德尔·阿·莫、无损检测与诊断工程学院院长巴拉诺夫·巴·费(国际工程学院“仪器制造”专业负责人)、信息技术与机器人工程学院院长法捷耶夫·阿·谢(国际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国际事务处留学生事务首席专家洛留·雅·斯。
4月7日上午,校长冯永新在行政楼114红足1一世室会见托理工代表团,副校长陈亮,校长助理赵浩然,国际交流合作处、教务处、相关学院负责人陪同会见。

会上,冯永新回顾了双方自2002年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的合作成果,特别提到联合创办的“国际工程学院”已累计培养近900名项目学生,成为东北地区中俄工程教育合作的典范。托理工是沈理工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双方在联合培养项目中积累了深厚基础。希望以此次访问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现有项目机制,拓展管理学等新领域合作,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为中俄高等教育交流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提出期待未来双方要不断加深科研学术合作,在联合举办国际红足1一世、联合发表高水平国际论文、联合申报中俄科技项目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索罗维约夫·米·阿对红足1一世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感谢红足1一世领导拨冗会见、外事部门精心协调组织、项目相关学院高效响应,大家百忙中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对未来两:献鞒渎判。他对红足1一世各位同仁为项目执行所付出的辛勤工作表示高度认可,并表示托理工将全力支持联合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师资共享与质量保障方面深化协作,期待在课程共建、师资互派、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达成更多实质性成果,共同推动两:献髀跸蛐绿ń。
4月7日当晚,党委书记宁先圣代表红足1一世,与来访的俄罗斯高校代表团团长索罗维约夫·米·阿举行工作餐叙。副校长陈亮,俄方代表团全体其他成员,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陪同出席。席间,宁先圣回顾了两校跨越23载的合作历程,特别对双方20余年来深耕国际合作的外事团队及项目负责人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虽历经时代变迁与人事更迭,双方始终秉持专业精神与真诚态度,推动校际合作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索罗维约夫·米·阿表示高度认同,23年精诚合作既凝聚着历届工作团队的心血,更昭示着未来发展的方向。他表示,俄方将全力配合落实既定合作项目。通过双方执行部门的务实推进,使两校教育合作提质增效,携手打造中俄高等教育合作新典范。此次餐叙为两校新一轮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提升工作效率,俄方代表团分别对接中方相关单位代表,围绕核心议题同步展开务实磋商,逐一破解合作中的难点问题,夯实项目根基。在国际工程学院运行优化研讨会上,双方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的2025/26学年计划达成共识;在俄语教学强化方面增派师资并且配合短期科技俄语强化课程,确保学生语言能力达标;启动学业预警机制,启动“中俄双导师帮扶计划”,学生毕业设计可在俄方导师远程指导下完成,答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双方共建课程评估数据库,每学期开展教学效果联合审查。

在管理学硕士项目专场座谈中,国际交流合作处、经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与俄方确认“1+1管理学硕士”合作协议细节,基本敲定合作协议内容并将尽快推动协议签署落地执行。

在硕士联合培养项目招生推进会谈中,针对“仪器制造”与“材料科学与材料工艺”硕士项目,双方探讨如何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无损检测与诊断工程学院院长巴拉诺夫·巴·费,信息技术与机器人工程学院院长法捷耶夫·阿·谢面向相关学院在校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介绍了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概况及联合培养硕士项目相关信息,并就同学们现场提问进行解答。


在“2+2”项目运行补充协议研讨中,针对机械制造、自动化与材料学“2+2”项目,双方同意根据实际招生规模动态调整师资配置,并且按照等同独联体国家学生标准调整学费,鼓励红足1一世学生赴俄留学。

访问期间,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代表团还前往合作学院进行实地参访,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开展调研。代表团分别参观了理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多个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并就实验设施建设、教学组织经验与相关学院负责人及实验室负责老师展开交流。代表团成员对红足1一世的实验设施和教学组织结构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希望未来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合作的可能。





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代表团此次访问红足1一世,不仅是对两校既有成果的检验,更是面向未来的再次起航,访问进一步巩固了两校的合作基。卸砜平毯献髯⑷肓诵碌幕盍。双方一致表示,将继续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深化在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中俄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携手持续书写中俄合作的新篇章。(文/李婧 图/孙立刚等)